新客首單滿NT$499贈Lula都市花語香氛片
【新上市】24小時極效柔嫩美白霜
新會員即享$200購物金,首購立即折抵!
EXCLUSIVE BENEFITS
五大會員 特寵權益
MY ACCOUNT SIGN IN
登入我的帳號
NEW CUSTOMERS
註冊新會員
您的購物袋(0)
我想搜尋
美胸活膚霜
豐滿挺 無手術提升
美白粉嫩乳暈霜
專利淡化黑色素 粉嫩
平扁無肉豐滿
倍增激活 豐潤UP自信
諮詢線上美容顧問
為您打造專屬美胸方案
Official English Shop
For Global
超過18年的美胸專家
邀您探索艾葳之旅
首頁
美胸美體學院IvyMaison集合了所有產後恢復、豐胸、長大、美胸、美容、美體等相關知識文章
許多產後媽媽都有一樣的煩惱:原本脹脹飽飽的胸部,突然變軟了,是不是代表奶沒了?還是母乳不夠寶寶喝?其實,「軟奶」是每位哺乳媽媽都會經歷的階段,但這並不代表你沒有奶了。相反的,它可能是你的身體正在進入更穩定的供需平衡!本篇文章將從產後胸部變軟的原因、如何正確判斷泌乳狀況、以及媽媽常見的誤會與保養方法,帶妳全面破解「軟奶=沒奶」的錯誤觀念,找回哺乳信心與身體掌握權。
很多新手媽媽在產後經歷了脹奶期後,忽然發現自己的胸部變得鬆軟、下垂甚至比懷孕前還沒彈性,就開始擔心是不是「奶沒了」。事實上,這是大多數哺乳媽媽都會面臨的生理變化之一,並不等於泌乳功能出了問題。胸部變軟,很可能只是乳腺逐漸穩定、供需平衡的自然反應。
在哺乳初期(大約產後1~4週),媽媽的乳腺會受到賀爾蒙刺激,產生大量乳汁,胸部明顯腫脹,甚至有硬塊感或發燒現象,這階段被稱為「脹奶期」。但隨著寶寶頻繁吸吮、身體逐漸了解寶寶的需求,乳房會開始進入「需多少、產多少」的自動調節階段,也就是供需平衡期。這時候胸部會自然「軟下來」,這不是奶不見了,而是脹奶狀態解除,是個好現象!
此外,哺乳結束後體內的荷爾蒙(尤其是雌激素與泌乳素)濃度會回到原始水平,導致乳腺組織退化、脂肪比例改變,胸部會從原本脹挺的型態,變得柔軟甚至稍微鬆弛。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媽媽在斷奶後覺得胸型改變,這屬於自然生理過程,不代表妳的身體異常。
換句話說,「軟奶」並不是壞事,它只是身體在調節母乳生產的過程。只要寶寶喝得夠、體重穩定成長、排尿正常,就代表妳的奶量足夠。因此,千萬別因為胸部摸起來不再緊繃,就誤以為自己沒奶,而急著補奶粉或放棄母乳。理解這個變化,才能幫助妳走過哺乳焦慮期,讓媽媽更有信心持續哺乳。
「軟奶」這個現象,乍聽之下會讓人聯想到「奶變少」、「不夠喝」,但其實背後有一套完整的生理邏輯,了解乳房的泌乳機制與荷爾蒙運作,是破解焦慮的關鍵。
首先,母乳的生成是由兩大核心激素控制:泌乳激素(Prolactin)負責「製造奶」,催產素(Oxytocin)則負責「噴奶」。當寶寶吸吮乳頭時,乳頭受到刺激,大腦就會釋放這兩種激素,讓乳腺開始製造乳汁,同時刺激乳腺小管收縮,把奶送往乳頭。這整個過程稱為「泌乳反射」,是一種身體與寶寶之間的自然互動。
在哺乳的前幾週,身體對寶寶的需求還不清楚,會傾向過度備奶、乳房經常感到脹滿甚至疼痛。但進入穩定哺乳期後(約產後4~6週),身體就會「學會」準確判斷寶寶的需求,達成供需平衡。這時候乳房就不再經常處於硬脹狀態,而是變得比較柔軟,這種「軟奶」現象代表的是一種健康而高效的母乳生產模式。
此外,很多媽媽以為「乳房有感覺=有奶」,但事實上,奶的多寡不是用觸感決定的。乳腺內其實有儲奶腺泡,即便摸起來柔軟,仍可能有充足的乳汁。相反的,有些媽媽雖然胸部緊繃,卻因奶水不流通,反而容易阻塞,造成乳腺炎等問題。
簡單來說,「軟奶」不等於沒奶,而是妳的身體已經成功調整成更成熟、穩定的哺乳模式。只要妳持續哺乳、刺激得當,乳房就會自動「按需生產」,這是一種值得慶祝的轉變,而非需要擔心的警訊。
胸部變軟,很多媽媽第一反應就是:「是不是奶變少了?」但實際上,要判斷「沒奶」與「正常軟化」的關鍵,並不是靠觸感,而是從寶寶的反應、排尿情形與成長狀況來綜合觀察。以下提供幾個明確的判斷指標,幫助妳釐清自己是否真的奶量不足。
① 寶寶的吸吮行為:如果寶寶含乳後會持續有節奏地吞嚥,說明乳汁有正常分泌;反之,如果吸幾口就躁動哭鬧、頻繁扯奶頭,可能是奶流不順或量不足。但這也要排除寶寶情緒不穩、姿勢不正等其他干擾。
② 一天的尿布數量:一般來說,新生兒每日應有至少 6~8 片濕尿布(尿布重量明顯增加),顏色清澈、無異味,表示攝取量充足。如果排尿減少、顏色偏黃,就需觀察是否喝奶量不足。
③ 體重與發展趨勢:每週增加 150~200g 為穩定範圍,只要體重有逐步上升,代表奶量是足夠的。建議可定期到衛生所或小兒科做哺乳追蹤,讓專業人員協助評估。
④ 含乳後乳房是否變柔軟:這是正常現象,代表寶寶成功將乳汁吸出。相反的,如果含乳後乳房依然飽脹、疼痛,可能是寶寶吸吮力道不足或含乳姿勢不良,奶水未有效排出,反而容易導致乳腺堵塞。
⑤ 心理壓力與自我懷疑:很多媽媽因焦慮、熬夜或壓力大,會誤以為奶變少,其實是因為催產素受情緒影響,暫時抑制了奶陣。這種情況通常短暫,只要放鬆心情、持續哺乳,就會自然恢復。
總結來說,「軟」並不等於「沒」,正確的判斷方式應該以寶寶的生理反應與生長曲線為主,而非僅依靠媽媽主觀的胸部觸感。妳不是沒奶,只是正在進入更成熟、科學的泌乳節奏。相信自己的身體,也信任與寶寶之間建立的哺乳連結。
「軟奶就是奶變少了」、「胸部不脹就是沒奶」、「餵完還很軟代表寶寶沒吃飽」——這些是產後哺乳媽媽最常在網路上看到的說法,也是最容易造成不必要焦慮的錯誤觀念。事實上,這些說法都忽略了乳房不是水龍頭、也不是氣球,而是一個會自動調節、依需求供應的系統。
首先,一個很常見的迷思是「只有胸部脹才有奶」,導致很多媽媽一摸到軟奶就慌了,甚至急著加奶粉。其實,脹奶只會發生在乳腺剛啟動、供需尚未平衡的前期,進入穩定哺乳期後,胸部會自然軟化,但奶水仍然源源不絕。這就像一座穩定輸水的蓄水池,不需要每次都裝到溢出才代表供應足夠。
第二個常見誤解是「寶寶吸不到奶才會哭」。事實上,寶寶哭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肚子脹氣、想要安撫、太熱太冷、甚至只是想靠近媽媽。並不是每一次哭鬧都代表奶量不足,媽媽不能只依照寶寶的情緒反應來決定是否補奶,否則很容易陷入「越補越亂」的惡性循環。
另外一個很容易中招的,是「別人說我胸部變軟代表奶快退了」,這種來自婆婆、長輩、甚至其他媽媽的「好心提醒」,其實反而容易讓媽媽懷疑自己、失去哺乳信心。每個人的體質、乳腺構造、荷爾蒙反應不同,不能用別人的狀態套在自己身上。
真正該相信的,是科學與身體的智慧。只要寶寶發展正常、排泄順利、妳有持續哺乳刺激,那麼「軟奶」根本不需要被貼上負面標籤。反而要小心的是過度焦慮與不必要的補餵,這才是真正會干擾母乳建立的兇手。
即使「軟奶不等於沒奶」,但若妳仍希望讓奶量穩定、胸型維持得更好,的確有一些實用的日常調整可以幫助妳做到「兼顧哺乳與胸型」。這裡提供幾個具體的操作建議,幫助媽媽們從飲食、按摩、作息與穿著多方面保養胸部,同時持續促進泌乳功能。
① 保持規律哺乳與擠奶頻率:供需是泌乳的核心關鍵。若寶寶吸吮次數減少,建議搭配手擠奶或吸乳器刺激,避免乳腺訊號減弱。每天至少 8 次吸乳或擠乳,尤其凌晨 2~5 點間的「泌乳黃金期」刺激特別重要。
② 補充高質營養與水分:哺乳媽媽每天需攝取額外500卡熱量,蛋白質與健康脂肪對乳腺與皮膚彈性都非常重要。可多補充青木瓜、堅果、芝麻、豆漿等泌乳食物,以及至少 2,000ml 溫開水,幫助身體維持良好分泌循環。
③ 搭配乳房按摩保養:每天洗澡後可用溫熱掌心進行乳腺按摩,從乳根往乳頭方向輕推,可促進乳汁排出、減少阻塞。也可搭配含 Volufiline 成分的胸部保養品,促進脂肪填充與彈力回升,維持胸型飽滿線條。
④ 穿著支撐性佳的哺乳內衣:產後胸部脂肪比例改變,若長期沒支撐容易造成胸型下垂或外擴。建議選擇無鋼圈、包覆性強的哺乳內衣,並依照胸部變化定期更換尺寸,維持正確位置與支撐力。
⑤ 適度練習提胸肌群運動:產後若已過惡露期,可開始輕微胸大肌鍛鍊,例如手掌合十推壓、牆壁伏地挺身等,能幫助胸型拉提。搭配按摩與營養,長期可看見上胸線條與支撐力回復。
每一位媽媽的哺乳歷程都是獨一無二的,請記得不需追求別人的奶量標準或胸型樣貌。選擇你能堅持、你覺得舒服的節奏,才是真正能讓身體與心理都健康的做法。胸部變軟不是失敗,而是另一種更穩定、更智慧的母性展現。
A1:不一定。胸部變軟通常是進入供需平衡期的表現,代表乳汁產出與寶寶吸吮達到協調,並不代表奶量不足。只要寶寶體重穩定、尿量正常,就不必太擔心。
A2:可觀察寶寶的吞嚥聲、吸吮時間與頻率,以及一天濕尿布數量(6~8片為佳)。若餵奶後寶寶情緒安穩、體重持續增加,表示奶量充足。
A3:可以。適度乳房按摩能促進乳腺暢通與循環,搭配富含彈力修復與豐盈成分的保養品(如Volufiline)有助恢復胸型支撐力,但不會直接影響奶量。
A4:視個人體質與保養習慣而定。有些媽媽在追奶期或寶寶成長高峰期會再次脹奶,但長期而言可透過補充營養、哺乳刺激與保養幫助維持豐盈感。
A5:斷奶後乳腺萎縮是自然現象,可透過按摩、肌力鍛鍊、飲食調整與保養品使用來改善胸部彈性與線條。建議避免快速減重、穿著無支撐內衣,以免胸型惡化。
延伸閱讀:
IVY=I Value You 我重視妳。IVY MAISON艾葳成立於2005年,致力於為女性打造完美的美胸保養方案,一直秉持著讓女性更美麗、更健康的理念。
在美胸保養領域中,我們將繼續不斷創新、精益求精,為妳提供更全面、更完美的美胸保養體驗!
IVY MAISON艾葳-領先全球18年的美胸專家
專注產後恢復、自然美胸保養,任何美胸問題都可以透過LINE詢問,您的問題將由專業顧問與醫師團隊回覆。